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4章 北上(1/3)

什么花烛夜就不写了,反正绝没民间的有意思。没人敢闹洞房,但听墙角是光明正大的,比如李继周和一位女官就在房间内,其他女官和负责起居注的史官就在房间外甚至连桂王的王后、李士淳的夫人都在。朱慈烺还赶不走,他们的理由十分强大,必须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正以及证明沐兰兰、顾影的清白。

最让朱慈烺尴尬的是那种不可描述的事必须在李继周和一位女官的注视下完成,完成后白绫立即被送到外面检验认证。不然传出去一点流言,沐兰兰、顾影非得被逼的自杀。现在有王后、首辅夫人及女官、史官作证,谁也不能说什么。

虽然有层纱幔阻挡,但朱慈烺还是觉得自己留下了心里阴影。估计沐兰兰、顾影也是。别误会,绝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一龙二凤,大被同眠,是前后两天分开的。

婚后第二天,皇帝要穿冕服,皇后要穿礼服去拜见太后,第三天也是如此不过变成了八拜大礼。第四天,皇帝要穿衮冕到华盖殿接受亲王的拜礼,也是八次。负责婚礼的官员要拜五次,接着到奉天殿接受文武官员的贺表,行庆贺大礼。第五天,皇帝,皇后要行“盥馈礼”(侍奉尊者盥洗及进膳食)。婚礼才算彻底结束。

朱慈烺除了第二、三天不需拜太后外,但需要桂王的王后及大臣的夫人再次检查白绫以及封匣保存。其余的程序都照章走完。七天下来,差点没累死他。

所以,皇室的子嗣认证特别严格,想玩狸猫换太子那套,根本不可能。不但第一次会如此,每次做那种事情都会有太监、女官、史官见证记录。

朱慈烺大婚的政治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首先,南京方面有很多大臣劝谏弘光帝立即下圣旨明确承认朱慈烺太子的地位,甚至连支持他的马士英以及江北四藩都进言。

朱由崧哪敢照做,一旦册封朱慈烺,他自己要是生出儿子怎么办?自己死后怎么办?宗庙是否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很显然朱慈烺也不可能来南京。一位游离中枢手握兵权且得到大部分朝臣支持的太子,自己的帝位能不能坐稳还两说。他咬着牙不松口,一直拖到一个多月后南京被破才慌忙下旨,朱慈烺继位,自己为太上皇,不过为时已晚。

婚礼传遍江南后,几乎所有的地方官员都上表庆贺,有些原来摇摆的地方官甚至朝臣还隐晦的表示效忠并支持朱慈烺登基为帝。谁让朱由崧没儿子呢。

最兴奋的莫过于葡萄牙等西方国家,朱慈烺开放的态度早就获得他们的好感,如今他又有登基为帝的可能更加令他们兴奋。甚至葡萄牙在澳门的火炮厂都开始以成本价为朱慈烺铸炮,船厂也开始接朱慈烺的订单。还表示如果朱慈烺有需求,他们可以帮忙买欧洲最好的战舰过来,也可以帮忙雇佣欧洲最好的水手来大明打仗。

要是大明能签署长期的租借合约就更好了。朱慈烺当然一口回绝了。开玩笑,给你居住权就不错了,还想签合约……做梦呢。

在民间除了福建以北的大走私商不满朱慈烺开海禁的态度,其他的平民以及中小商人都持支持的态度。

四川原本被沐显波身份压着不得不服秦良玉的文官们也改变态度开始顺从起来。

贵州新上任的巡抚王应熊也开始和朱慈烺任命的巡抚王锡衮合作。江西袁继咸也开始和广州通信汇报江西的情况。何腾蛟也迫于压力和广州通报湖广方面的事。

一时间,朱慈烺的政治声望开始拔高,广州的很多命令也开始执行。

在古代,没儿子绝对是致命的事情,强如汉武帝在没儿子前都挡不住自己的舅舅私下联络藩王。

朱慈烺也明白这点,李士淳等大臣也明白这点。所以朱慈烺一家四口是最后动身前往梧州的,为的就是能多留出时间造人。

为什么说四口,因为朱媺娖、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