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5章 招降 3(1/3)

其实不止李自成不重视情报工作,大顺军内部的将领也大多不重视,顶多在作战前派斥候探查地形。至于敌人是谁,友军在哪一概不知。否则,李锦也不会对自己叔叔的死一无所知。

按照常理一支队伍的主将战死这么大的事,副将一定会通知友军并汇合商讨以后的战略。可不管是郝摇旗还是刘体纯都没想过要通知李锦甚至都没打算和李锦汇合而是直接依附何腾蛟。

要知道常德和岳州仅仅隔着一个洞庭湖,走陆路快马加鞭撑死也就二日的功夫。就算是荆州,那也不过二百余里的水路。通知一下能有多难?再说李自成战死,李锦就是大顺军天然的继承人!李锦军中还有李自成的妻子高桂英。而李锦也没想过和自己的叔叔联系,咸宁就在岳州东,快马三、四日的功夫。

朱慈烺严重怀疑李自成的东路军根本不知道李锦率领的西路军到了荆州,天知道他们南下的时候是怎么定的战略。完全是走到哪打到哪,流寇的习性一点都没变。

按照历史上的时间,李锦现在应该在重庆府附近要等到六月才东下荆州、常德与孤军奋战的刘体纯部汇合才得知李自成战死。如今因为秦良玉调兵不断袭扰,李锦部由于长途跋涉疲劳不堪才不得不提前到了常德。到了常德以后李锦虽然有十多万主力但也暂时无力继续南下。

当堵胤锡、郝摇旗找上门来时李锦吃惊不已,对于郝摇旗这员大将,李锦还是了解的。要不是出大事,他不会无故离开军中来找自己。

听着郝摇旗的述说,李锦、高一功、高桂英脸露悲痛之色。

在请两人去休息后,李锦打开朱慈烺写给他的信,看完后递给高桂英。

李自成前后有三位妻子,第一位因通奸被李自成所杀,第二位跟部将高杰跑了,高杰即江北四镇之一,前文有说过。第三位就是高桂英。

高桂英,陕西米脂人。自古陕西就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之说,高桂英长相不俗还好武艺颇有侠义之风。当年李自成因杀地痞被捕,看守他的就是高桂英的弟弟高一功。

高一功与李自成是驿站的好友,所以就私自将李自成救走躲在高家。当时高桂英守寡在家,是她忙前忙后伺候身受重伤的李自成。一来二去两人就好上了。高桂英也是巾帼女英,李自成起义后她便组成了一支娘子军转战南北闯荡天下。因夫妻两人一直未有子嗣就将侄子李锦过继名下当嗣子。(李锦比李自成还大六岁也无子嗣)

高桂英虽然年龄比李锦小但李锦相当尊敬这位名义上的母亲,凡有重大决策都会听听她的意见。

高桂英没有看信件反而问道:“虎儿是打算继续当流匪呢,还是打算当将军?如果你打算当将军,婶母劝你一句,吃谁的饭受谁管。从此以后要恪守法纪不得做违法之事。”虎儿是李锦的乳名。她说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同意了李锦倒向大明。

实际上李锦、高一功他们也没有任何选择,他们近二十万人从西安到常德两千多里路,一路打一路撤早就疲惫不堪。如今入夏,天气炎热,军中士卒多有水土不服且大军中粮草不足,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李锦听到高桂英这么说就心中有数,他道:“请叔母和舅舅先看看信再说不迟。”

高桂英将信展开看了起来。

李将军启,自去年四月京师一别已一年又一月。将军转战南北,朕亦逃亡南国。如今大顺将亡,大明亦失半壁。同是天下沦落之人竟在神州腹心相遇有说不出的寂寥。

不管大顺也好,大明也罢,如今的境遇已岌岌可危。报团取暖是上上之选,不过大明民心未失尚有天命而大顺因引建奴入关尽失天下所望。故朕登高一呼聚百万之师,战旗一竖亿人影从。反观大顺,一部之首竟死农夫之手。悲乎哀哉!

将军境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