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雪夜下湟州(2/3)

受,阻止了他们变动新法的意图。

司农寺本就为变法而设,在熊本的支持下,蔡确将中书意欲变役法之意一条接着一条顶了回去。

章越不可能以宰相身份出面与蔡确理论,但他派出的蔡京,陈睦,许将都不是蔡确的对手。

蔡确引经据典非之,就是坚持役法不变,言韩绛章越欲变新法之心,譬如司马昭般昭然若揭。

当然面上如此争执,私下里蔡确先后推荐了其党羽何正臣,黄颜出任监察御史。

章越没有拒绝,反是一一答允了蔡确所请。但是得到好处的蔡确,并没有更改前议,仍是坚持役法不变没有松口。

章越见了几个要紧官员回到了书房,门外依旧有人声,陈瓘,彭经义他们正替自己接待其他宾客。

章越在书房里独坐思考。

如今官家与韩绛矛盾日益凸显,而沈括的罢职地方,熊本的上疏护法,蔡确的转变立场,元绛的窥视在侧,这一系列的问题又交织在一起。

归根结底,还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官家以往就喜欢绕过中书干涉臣下之事,甚至动手微操,如今亲政了更是肆无忌惮。

但章越也体会官家的难处。

官家总觉得你们臣下不尽心尽力,不肯体贴他的圣心,替他从全局来考虑问题。当然这也是官场上的积习,很多事情官员都是不催不动,抽一鞭走一步。

官家就好似辅导孩子作业的家长,总是愤怒孩子为何不能好好听自己的话。只要自己不催,孩子就不学,最后只好亲自盯着孩子学习。

有某知名企业家常怒斥下属,从来没有什么能力问题,只有态度问题。

事情没办好,不是决策面出问题,都是执行面的问题。

换句话说,方向永远是对的,只是你们不肯尽力。这话与崇祯遗诏‘众臣误朕’有异曲同工之妙。

朕意是好的,但尔等不肯尽心尽力,是群臣误朕。

明朝的官僚系统是有问题,但主观不能认识客观,不能从【诚】字出发,也是一个问题。

官家与韩绛的矛盾也是如此,而章越引荐韩绛为昭文相,不是拿他替自己背锅的,自是要与他站在一起。

蔡确是承君意而为,如今天子又恢复了御史台监督中书的局面。

元绛则是中书持异论者,是异论相搅祖制下的安排。

因此韩绛,章越及天子,元绛,蔡确就分属不同立场的。而持不同的立场就一定有矛盾,因此这个敌我之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哪怕你我交情以往再好,也没有用。

所以说没有永远的敌人,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是眼前的事实。

尽管眼下还暂且相安无事,但官家,元绛,蔡确以后一定会从三个方向与自己为难。

当然要化解这等局面,也不是没有办法。

下乘莫过于权斗,章越不屑为之。

而上乘则是要‘赢’!

用胜利来破除一切质疑。

章越想起那日在经筵上,官家借着讲颜氏家训时,用了一句‘师心自用’来敲打韩绛,冯京等宰相。

‘师心自用’的意思‘尔等不要有自己的想法,一切听朕的意思办就好了’。

不要有自己想法?

没错,如今君臣想法相左的地方还真不少。

在‘新法变不变’的问题上,韩绛与官家意见相左。

而在‘灭夏’的问题上,章越与官家出入也堪称巨大。

官家要急,章越要缓。另一个时空历史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四次亲征都没打下西夏。

官家要毕其功于一役,着实太急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