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601章:文化传播系统(21)(2/2)

作者不要太多,堪称经典的不一定有多少,但普通能看的,几千本还是能轻松拿出来的。

而几千本已经够撑一段时间了。

然后他们完全可以继续联系作者供稿,或邀请作者入驻他们的文学网站。

相比较于连个出版社都没有的诸天文学网,他们的优势还是有的,大多数愿意走出版的作者,觉得出书才能算作者的,绝对会更愿意入驻他们文学网。

最重要的是,等作者读者多了。

他们完全还可以再弄个票选。

优秀作品弄到杂志上连载,应该也能间接的增加作者数量以及杂志销量。

与此同时,其他大呼狼来了的杂志社之类的文学企业,也有做了同样的选择,进行改革创新,进入了网文行业。

但更多的其实还是无可奈何,还是只能随波逐流或者努力改进改进自身。

因为并不是所有杂志社都隶属于一家大型公司,旗下有十几家杂志社,有些杂志社可能就单独一个杂志社,只运营一两本杂志,这样的杂志社并没有足够的资本作品作家之类参与分一杯羹。

还有些销量本来就差的,或者只是区域性的小型杂志社,可能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又哪会有啥改变或焦虑啊?

于是没过多久,丁云就发现。

诸天文学网多了许多竞争者。

甚至有不少作者,都因为看重几家大型文化企业创办的文学网,拥有广阔的出版渠道,铺货渠道和影响力,而纷纷跳槽,有些甚至直接违约跳槽之类。

好在丁云的核心支柱是在于她从文化传播系统书店里面买来的那些作品。

那些作品的作者都不在这个世界当中,所有作品的上传发表也都是丁云让人工智能一手操办的,所以他们别说跳槽了,就是有再多人的人出高资挖人。

那都是屁用没有。

所以这些变化,虽然给丁云的诸天文学网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总体影响并不大,损失的读者数量也不是很多。

不过这也让丁云意识到,如今的纸媒还是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多数人也更信任纸媒,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刊印到纸媒上面,而不是只在网络传播。

所以,她很快就开始收购快要倒闭的一些杂志社出版社啥的,甚至于还开始收购一些小型影视制作公司之类的。

反正这些行业早晚都要涉及。

提前把框架搭起来不更好吗?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