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奇妙的安排(2/3)



这岂不是说……

先前参劾朱浩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典故,用到他自己身上来了?

朱四道:“杨卿家,你是四朝元老,应该理解现在朝中正值用人之际,你在吏部尚书和翰林学士的位子上,都可以帮朕稳定朝纲,不必担心完不成差事,朕相信你。就这样吧!”

等于说把杨一清还没来得及提出的反对意见,生生给顶了回去。

杨一清气恼至极。

但在皇帝如此压迫下,他也没法再说什么,只得黑着脸退回朝班。

……

……

早朝结束,一堆人过去恭喜杨一清。

身兼吏部尚书和翰林学士,虽然只是个议礼翰林学士,但这已足够隆宠,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翰林院内没个掌舵人,名义上皇帝让朱浩掌院,但朱浩连个面都不露,皇帝不给你掌院学士的位置,你去了,那些翰林也只能听你的。

但石珤和贾咏等人对此表达了担忧。

四名阁臣回到文渊阁后,贾咏便皱眉道:“若以杨应宁主导议礼的话,只怕会收拢不少人心。”

这才是护礼派最大的担心。

本来议礼派只有张璁、桂萼、席书、黄瓒和唐寅这般幸进之臣,就算有一定影响力,也只能靠皇帝的支持才支棱起来,在士子以及民间舆论中没法形成主流。

但有了桃李满天下的杨一清加持,以其在朝中的巨大威望,只怕很多人要反水投靠议礼派。

刘春笑道:“我看应该担心的不是其收拢人心,而是在占据翰林学士的位置后寻求入阁机会吧?不知陛下下一次找人入阁时,是选他呢?还是选敬道?”

说话间,刘春望向费宏。

杨一清当翰林学士这件事,其实对费宏影响很大。

若杨一清就此入阁,不过只是排在四人之后,一时间形不成影响力,但要是其以吏部尚书同时兼任翰林学士的话,集人事权和制诰史册文翰权于一身,实权几乎已经跟丞相无异……这影响力,杠杠的。

费宏道:“敬道最近在做什么?”

先前刘春对费宏建议,吸纳朱浩入阁,本来费宏还担心会引狼入室。

现在看起来,不得不这么做了。

最好让朱浩和杨一清二虎相争,他费宏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刘春叹道:“伯虎在京丧事刚刚结束,其无子,敬道便一直帮忙操持,这不将伯虎的灵柩送走后,敬道才可以安心处置身边事,但看来,他对于翰林院的差事似乎并不上心。”

旁边的石珤问道:“堂堂翰林学士,竟无心朝廷差事?”

刘春道:“其实伯虎跟敬道的性子几乎是一脉相承,伯虎当初不就如此?”

石珤想了想,还真是。

早前还觉得唐寅惺惺作态,有权力都不会用,非要当个散人。

后来才逐渐发现,唐寅是真不稀罕当什么翰林学士或是阁老,唐寅只求挂个名衔,至于日常做事,唐寅就退缩了,不管是翰林院还是内阁都好像没这个人一样。

“那……敬道到底作何打算?”

费宏又问一句。

刘春想了想,摇头道:“不知啊。或许敬道一心在西山等处,继续开矿,或是修铁路造火车,或者造船平沿海盗寇,此外还真没听说他有别的志向。要不然,你亲自登门去问问他?”

费宏其实也想跟朱浩会面,与其达成合作。

论朝中的威望,费宏一点都不担心朱浩。

但若论皇帝的信任,费宏自知跟朱浩相差甚远,更加重要的是,皇帝身边人,都隐约以朱浩马首是瞻,连刘春平时嘻嘻哈哈,却在朱浩的问题上很谨慎,这充分说明,刘春是把朱浩当内阁首辅的接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