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八章 文不对题(2/3)

四学写文章也就一两年,做不到有所成就。

但兴王望子成龙的心思却体现得一览无遗。

朱浩道:“我就不去了……我不想让人觉得我是托王府关系才有资格进学,往后乡试大比时,或依然是张提学主考呢。”

以朱浩之意,我以后考乡试的时候,张邦奇很可能会是主考官,这还不说来年涉及乡试资格考试的科考也会由其主持,属于利益关联方。张邦奇入王府考核世子我非去露一头,在外人看来就是攀关系。

虽然朱浩知道,张邦奇历史上于正德十三年病归故里,随后遇到父母丧,等守制完成时朱四已经做皇帝了。

《明史》记载:“帝尝奉太后谒天寿诸陵,语及择相。太后曰:‘先皇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可为宰相,其人安在?’帝憬然曰:‘尚未用也。’服阕,即召为吏部右侍郎,掌部事。”

意思是朱四登基后跟他老娘一起拜谒天寿山众皇帝陵寝,说及选相之事,时蒋太后提到朱祐杬推崇的张邦奇,随后朱四就记起这个曾经考过自己的本省提学,等张邦奇守制结束,就召为吏部右侍郎。

张邦奇因为这次安陆之行,给他未来仕途带来极大的便利。

这说明……张邦奇壮志未酬的情况下,的确通过自身钻营,找到一条上进的途径,又或许张邦奇只是应兴王府所请不好意思推辞,反正他张邦奇不管治学有多严谨,最后还不是靠关系上位?

“由着你。”

唐寅不会强迫别人做事,迈开步子离去,走了一会儿似乎想到什么,回身问道,“对了,你的弟子,那个孙家的书呆子此番考得如何?”

朱浩道:“考完后未见其人。”

唐寅笑着摇头,大概觉得朱浩再怎么神奇,也不可能把一块榆木疙瘩在短时间内培养成材,朽木不可雕也……不能强求太多。

……

……

院试放榜需要时间。

考试次日,朱浩就在实验室旁的学堂见到灰头土脸的孙孺。

关敬过来道:“孙家人一早就把他送来,说是请小东家严加管教……今天来后他就在里面读书和写文章,哪儿都没去。”

关敬这几个少年郎很负责,既然让他们管束孙孺,就算现在院试已考完,人送来还是硬生生给看管起来。

朱浩进入教室,孙孺抬头看了一眼,眼神中有些胆怯,随即闷头继续读书。

“行了,先别着急读了,昨天考得如何?跟我说说!”朱浩道。

“唉!”

孙孺一脸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凉,道:“话说这第二题,看似简单,却深谙哲理,学生在考场苦思冥想半天,终于在日落西山时才恍然大悟……”

朱浩皱眉:“来不及写,交白卷了?”

“没有没有,先生最近让学生写那么多文章,就算只给半个时辰,写两篇文章也不在话下。”

孙孺说到这里,稍微有些自豪。

朱浩心想,这倒是,不然对你的特训白费了?

“那你为何这般垂头丧气?”

朱浩问道。

孙孺哭丧着脸:“却说那第一题,倒也没什么,只是第二题论中庸之道,看到其文便让我联想到自身经历,苦学而不得,遂心中之情澎湃激发,写了一篇进学论,出考场后与友人谈及却被耻笑,说我文不对题……此番院试又没机会了。”

“哈哈。”

朱浩听到这儿,不由笑出声来。

孙孺抬头看向朱浩,我没通过院试,你怎么笑得如此开心?你这个当先生的一点共情心都没有?

居然嘲笑你的弟子?

“把你的文章,记下多少都给我默写出来,我给你参详一下。”朱浩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