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五十四章 败家玩意六皇帝(3/4)

兰亭序》临本,以及乾隆手临董其昌《兰亭序》本。

一共八种《兰亭序》本墨迹刻石,虽说都是摹本,但无论哪一件拿出来都是能让古玩市场轰动个把月的。

听了金简介绍后,贾六忽的问道:“这兰亭八柱朕要是拿去打包发售,能卖多少钱?”

“呃?”

金简怔了一下,以他的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了解,给了个一百亿的价格,就是能卖两到三百万两白银。

但是这个价格能出得起的人非常少,除了广东十三行的暴发户和江浙有底蕴的世家外,可能只有西洋人能买得起。

京里这一块,怕是连亲王们都出不了这个钱。

金简想了想道:“八件一起卖怕是没有人能吃得下,不过单独拿一件出来卖的话,臣以为京师的市场可以消化的。”

贾六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走到一座玉山面前问金简这是什么玩意。

“回皇上话,此玉山名大禹治水,乃乾隆命内务府制造,前后用时十年,高九尺五寸,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单以所用玉石价值就值六十万两,凋刻之后至少能卖一百五十万两。”

可能意识到六皇帝陛下对艺术品的价值更关心,所以金简贴心的为每件宝贝都给了一个内部评估价,不过狡猾的打了五折。

就是市场上面能卖一百万两的,到他这里最多五十万两。

可能是想吃差价。

这一点老阿也意识到了,但没有揭穿金简,而是准备同金简一起做这买卖。

当然,前提是皇帝陛下真的愿意把宫中宝贝拿出来卖。

只要皇帝开口,这个中间商他老阿做定了。

谁抢都不好使!

贾六还真的在考虑出售这中珍藏宝物问题。

一来他本人没有收藏的坏毛病,更不喜欢将这么多传世宝贝变成一家私有,这也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思想。

因此在考虑两个方案。

一是拿出一些年代相对较近的书画作品,以及玉石金银造等工艺品来卖,这样不仅能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也能为国家增加极大的财政收入。

国库有钱就能大规模发展,国家发展了,百姓自然跟着沾光,不说让大清这三亿多百姓提前奔小康吧,解决温饱问题应该不难。

二是拿出一些宝贝办个博物馆,让天下人不管贫贱,不管出身,都可以一睹前人留下的这些宝贝。

这一件虽然于财政无法创收,但却是真正能让天下人感受维新气象的实在事。

至于他私人嘛,弄个几百来件放床底下生灰就行,没必要统统搁着发霉。

将来真的革命了,子孙后代没钱吃饭了,随便拿几件出来卖卖就行。

念及于此,便问金简紫禁城一共收藏了多少古玩。

金简说宫中大概收藏了13000余件,其中晋唐宋元书画作品2000件,明代书画2000件,其余是各种玉石、金银凋刻作品。

另外畅春园、圆明园等地也收藏了大批宝物,总数在七到八千件。

老阿揣摩圣意,当下道:“皇上,假设圣祖康熙爷的皇陵是,那宫中存放的宝物就是乘以100。”

是什么?

圣祖康熙爷坟中出土价值艺术品大概卖了八百万两,如此就是八百万两,再乘一百,八亿两!

这个数字意味贾六什么也不干,直接躺在紫禁城混吃等死,也能让大清和平过度到巴黎公社的到来。

问题是,国内市场肯定卖不出这个价格来。

所以,需要列强介入。

这个时候的列强,在贾六看来,也是正经生意人。

要不然每年也不会往东方流入上亿两白银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