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圣主矜怜我等!(4K二合一)(2/4)

开口也不是。

众人遵守着礼节,没有任何议论,只是迅速交换着眼神。

内心却像是宁静的夜里炸响了一颗惊雷。

速度太快了,而且教宗没有任何解释,既没有解释身份,也没有解释原因,更没有解释这一决定的过程是怎样作出的。

连这些教会高层的主教,事先都不知道。

什么作品的首演可以替换掉原本的卡休尼契?

会不会存亵渎的风险?

拉瓦锡也是中古时期的作曲家吗?《b小调弥撒》是最新发掘出来的遗失作品?甚至观礼者中间、或更远街道上的聆听信众里,还有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拉瓦锡是此次司铎候选人。

但这条讯息知后,众人没有时间来充分消化。

因为,登台的指挥大师加利尼茨直接双臂张开,预备拍起,沉重落下!——

“圣主矜怜我等!”

诗班席的五个声部直接爆发出如灵魂呐喊般的最强音!

具备悲剧色彩的b小调合唱引子,让一种法言喻的愁苦瞬间席卷场。

听众全身仿佛被灰暗的物质所注满,但雾霭沉沉的悲剧背后,拔高的女声和小提琴的旋律,却如同黑暗的深渊中燃起了最初的圣火!

《慈悲经》,最古老的弥撒音乐之一,第3史早期教会的“连祷歌”中由神职人员领唱,信众应答,形成最初的“轮唱”声乐形式,后期逐渐从“连祷歌”中独立出来。

“不坠之火”的教义里,它的祷文包含三段:“圣主矜怜我等”、“圣子矜怜我等”、“圣主矜怜我等”,每一段祷文都颂三遍,共九遍,隐喻教会中“三位一体”的核心秘密。由于它的一三段歌词相同,古代音乐家很自然地谱以相同的旋律,中段则进行变化对比,这或许是曲式的重要宗教起源。

但巴赫《b小调弥撒》的《慈悲经》上,却创造性地为每一段谱写了一首独立的分曲,此刻正是第1分曲“圣主矜怜我等”。

引子以勐烈的悲恸之火点燃灵性,接下来气氛重归暗澹,由纯器乐演奏出第一段赋格。

主题中的先行出现重复音作“吟诵”状,两组楔形模进意为“祈求”,经过一个半音下行的“叹息”音调后,向上六度的大跳音型隐喻对主荣光的“惊叹”。

立空中的“辉光巨轮”荡涤着辉煌的光晕,将《慈悲经》中暗藏的庞大纯净的形之力辐散至超过方圆五公里的区域。

听众的内心已经开始战栗。

随着主题的首次呈现结束,第二段、第三段“吟诵-祈求-叹息-惊叹”的模彷声部接连进入,并从克制的器乐过渡到神圣的人声,最终形成一曲包含五个间插段的庄严赋格。

“圣子矜怜我等!”

第2分曲,音乐进入稍稍明快的大调。

两把小提琴的同度助奏下,两位女高音吟诵中段祷文。

她们或以平行三六度齐唱,或四五度上模彷,双拍子与三拍子的融合,富于表情的倚音使用,使这首二重唱充满着优美婉转的自然音旋律。

“圣主矜怜我等!”

四声部合唱声又起,通奏低音、长笛与双黄管以柔音伴奏。

第3分曲标记有巴洛克早期所特有的“lbreve”表情术语——二二拍号(¢)的原型——音乐演奏时应比记谱快一倍,让暗澹的升f小调带上了几分庄严行进的热忱。

“古修士遗风,不愧是古修士遗风”已经回过神来的图克维尔听得双拳握紧,一同有此感慨的,还有教会高层席位上的宗教审判长梅拉尔廷和另几位主教。

他们都是对教义理解精深之辈,听出了这第3分曲中处不的“stileantico”(古代风格)——这位拉瓦锡神父以近乎严苛的第3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