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九章大明的藩王们(2/3)

四个王爷,分别占据日本关东,关西,四国,九州。根基稳固。在南北战争之中,他们也对日本残余的势力下了狠手。

大部分日本人在反复折腾之后,也都投向了四王。

当然了,四王在统治上,也做出一些妥协。比如承认日本一些贵族的权益。这些贵族很清楚,他们是不能对抗大明的。即便打走了四王,也不可能推翻大明的统治。

对于很多日本贵族来说,日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不是贵族。

这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能承认自己的权益,让他们继续当贵族,至于头上的是天皇,是源氏,是大明皇室,并不重要。

而接下来,就是宁王,岷王,谷王,韩王。沈王,安王,唐王了。

其实这几个王爷,只是按照顺序排列下来的。他们的出生年份,与历史上并不相同。毕竟,历史已经改变了。何夕与朱元璋不知道多少次秉烛夜谈,自然影响到朱元璋到后宫之中做生孩子的事情。

后面这些最大的不过,十八岁。最小的与何远思的年纪差不多。

这也是一直没有封出去的原因。

无他,藩国与藩国不一样的。原本大明藩国,其实就是在大明国土上另外建立一套体系,对藩王的要求并不高。要求比较高的,那是几个塞王。

但是而今不一样了。这些藩王都是要出外的。

是要去海外的。是要真的领兵打仗的。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一个弄不过自己身死不说。下面也会全军覆没,实在不是盛世美事。所以,这些藩王就藩这一件事情都推迟了。毕竟朱元璋死的时候,最大的也不过是十八岁上下。

就一直养在南京。

而朱允炆对封藩王这一件事情,其实并不是很在乎的。甚至持反对态度。

毕竟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经验,是有太多藩王造反了。成为了中央政权的敌人。更不要说,他一登基,就是北京,还有靖江王起兵造反。

朱允炆对这些藩王,自然按下不说。

甚至派人暗示他们,最好选择留在京师,降次袭爵。

所以,这些藩王的封地都还没有解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靖江王。是的靖江王流亡南洋,已经死了。但是靖江王一脉并没有中断。靖江王还有儿子在。

这也成为了一件麻烦的事情。

已经死了的靖江王而今还没有一个谥号,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定论。靖江王世子一口咬定,他是为天下伸张正义,为北京做先锋的。

简直是为了北京的国家大义,粉身碎骨,也好不在意。

如果何夕不是这一场战争的当事人,他很有可能都信了。毕竟,靖江王在海上的战事,给了南京方面有力的牵扯。

以后来复盘的情况来看,这很明显的让南京错过开战之前最佳时机。

但是,靖江王到底为了什么,别人不知道,何夕还能不知道吗?靖江王是想要夺位。

只是,靖江世子这样说,何夕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不该反驳。要不要反驳。反驳到什么地步。

但是朱雄英已经明确表态,他想认下这一件事情。

无他,朱雄英而今入主南京之后,一件事情,一是是他的心病,那就是如何维系他的正统性。而今朝廷的正统性有两种解释。

一种自然是传统的家天下的,朱雄英是朱元璋的继承人。所以当有天下。

这种正统性,何夕是不喜欢的。但也不能反对。毕竟这么多年了,很多认知都深入骨髓了。强行扭转,并不是一件好事。还会遇

见很多问题。

即便是到了民国时期,张作霖遇难,东北军还将张学良当成了天然领袖。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