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37章:平定辽东(续)“满清”的处境(2/3)

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可没想到皇太极在稳固权势后就开始剪除这些对自己有威胁的贝勒们。

虽然代善有拥立之功,但权势太大,因此也在皇太极的“黑名单”里。在西元1635年时,代善被皇太极斥责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下人”。但第二年,“清太宗”皇太极又封代善为"硕礼亲王,世袭罔替”。

没多久,皇太极复斥代善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而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这让代善感觉很郁闷,认为皇太极这个“弟弟”对自己反反复复,莫非想表达什么?

待“清太宗”皇太极逝世后,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的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为“顺治帝”。直到后来,代善病逝于北京为止。虽然代善死了,但其他“贝勒爷”们却未必会甘于现状,因顺治皇帝还小。

爱新觉罗?阿敏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次子。早年,阿敏的父亲舒尔哈齐和哥哥阿尔通阿、弟弟扎萨克图背叛努尔哈赤,结果就是阿敏的哥哥和弟弟都被努尔哈赤所杀,其父亲舒尔哈齐也被伯父囚禁至死。

唯有阿敏因未背叛而被留了下来,并被努尔哈赤抚养长大,后被封为“贝勒”。由于阿敏骁勇善战且屡立战功,因此深得努尔哈赤喜爱。西元1607年,阿敏与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攻取海西女真乌拉的宜罕山城。

东北的女真族在明朝时主要分为三部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其中“海西女真”即“扈伦”又分为“乌拉”、“辉发”、“哈达”、“叶赫”四大部落,其中“乌拉”在“扈伦四部”中疆域最广,势力最强劲。

后来,在西元1613年,阿敏与努尔哈赤一同灭了乌拉部。在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时,阿敏被任命为镶蓝旗“旗主贝勒”,后又被封为“和硕贝勒”,与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俗称“二贝勒”,并参与国政。之后,阿敏参与了“萨尔浒之战”、灭叶赫等“海西女真”各部,率军攻明克沈阳、辽阳等战役。

在皇太极时期,阿敏曾统兵攻打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求和。但在西元1628年时,明朝名将孙承宗率兵反击,监军道张春等围田滦州,阿敏因怯战而不增援,反杀降人并逃出关外,此举惹得皇太极大怒。

“清太宗”皇太极召诸“贝勒”共议阿敏之罪。罪状除此次弃四城之外,还有心怀异志、当年在朝鲜谋求自立等等。虽廷议阿敏死罪,但皇太极改为幽禁,仅留庄六所、园二所、奴仆二十,其余财产归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个儿子。莽古尔泰少年时期就跟随其父努尔哈赤征伐“海西女真”的乌拉部,且英勇善战,连克乌拉部六城。后来,莽古尔泰因战功赫赫被父亲努尔哈赤封为“和硕贝勒”。

莽古尔泰在“四大贝勒”中排行第三,所以被称为“三贝勒”。在反抗明朝进攻的“萨尔浒大战”时,先随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全歼明总兵杜松所率的六万之军,又南下歼灭刘綎部四万余众,并跟从大军讨伐叶赫部。

在西元1620年时,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进攻明朝的懿路、蒲城两个城池,而莽古尔泰也率健锐百人追击明兵至浑河。莽古尔泰还率兵救援被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攻打的蒙古科尔沁部并取得胜利,林丹汗败逃。

后来,莽古尔泰又于西元1626年时,在努尔哈赤讨伐蒙古喀尔喀巴林部时,独自领兵在夜间渡河攻击蒙古人使之惊恐逃窜并且俘获牛羊无数。但是,这个战功赫赫的莽古尔泰,仍被皇太极找机会“消爵”了。

被夺去“和硕贝勒”爵位并降为“多罗贝勒”的莽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