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八章:皇后张氏(2/3)

嫔妃们恐怕还不知道徒儿已经身体康复,并决定今早就立刻退位呢。”

“哈哈,无妨。”催木匠笑道:“为师用大法力将你依次送到后妃们身边,催促她们赶紧准备去上早朝。”

话音一落,催木匠便掐诀念咒,施展了《旁门左道七十二术》之“迩去”法术,一挥手便发出一道法力,将朱由校包裹起来,直接送到皇后居住的“慈庆宫”去了。“张嫣儿,朕的皇后,朕来看你了,嘿嘿。”

明熹宗天启皇帝的懿安皇后张氏,名嫣,字祖娥,小字宝珠,是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县)人。张嫣小时候纯洁娴静,笑不露齿。七岁的时候,她茹苦耐劳,洒扫庭院,洗衣做饭,样样都会。

没事的时候,张嫣就独处一室,习做女红,阅览书史。十三四岁时,生得窈窕端丽,绝世无双。张嫣的父亲张国纪丧偶后,女儿张嫣就把家里家外收拾得井井有条,照顾弟妹,友爱亲切。

天启元年(西元1621年)三月,天启皇帝朱由校刚一登基称帝,便要求大婚冲喜,于是诏选天下十三到十六岁的淑女。征集参选的淑女有张嫣等约五千人一起到北京。在京进行初选、复选、终选等复杂过程。

从天下淑女中选皇后,明朝有先例。明宪宗成化帝选皇后时,皇太后谕礼部:“榜谕京城内外,于大小官员民庶有德之家,务择其父母贤善,素有家法女子,年十五至十八,容貌端洁,性资纯美,言动安详,咸中礼度者,令其父母送来,吾将亲阅焉。”说明,皇帝选后妃,其实都是由皇太后等长辈们在背后操持。

初选后妃的过程如下:第一轮挑选都是每百人一组,以年齿为序,都整齐站立,由太监按组逐个检查。太监们边检查边说:某某稍高,某某稍矮,某某稍胖,某某稍瘦。这一轮淑女被淘汰的大约一千人。

第二轮筛选还是每百人一组。太监们会按要求逐个严格查验,仔细查看甚至测量并比对所有被检淑女们的耳、目、口、鼻、发、肤、腰、领、肩、背等十项内容,若有一项不合格的就被淘汰,大约一千人。

第三轮筛选仍是每百人一组,仍由内监们再次检查,主要是听声音是否甜美。言为心声,审查声音。

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这些淑女们自己朗诵自己的姓氏、籍贯、年岁,并听淑女们的声音,凡是稍强、稍弱、稍粗、稍浊、稍快、稍慢的,都被淘汰,大约一千人。这主要是因为皇宫大内的规矩森严所致了。

进入复选阶段后,第一轮参加复选的淑女们,是要被太监们层层严格筛选的。比如,太监们会拿着尺子,一个一个地测量淑女的手和脚,检查其手腕,对手腕稍粗、稍短,脚趾稍长、稍大的淑女进行淘汰。然后,太监们又命令淑女们转圈走上数十步,以便观察淑女走路姿态、风度是否美观,共淘汰大约千人。

第二轮筛选过后,五千人的淑女群体已被淘汰掉四千人,只留下约一千人了,都召入宫里,进行挑选。这时,由老年宫娥将淑女引进密室,观其形体,查其乳房,嗅其腋味,抚其皮肤,淘汰者约七百人。

这时,第三轮应选的淑女约有三百人,都在宫里住一个月。让宫中太监、宫女、嫔妃们暗中仔细观察其性情、言辞等项目,总体评价其各人的性格,是否刚柔、愚智、贤否、粗细?最后入选淑女仅五十人!

不过,这剩下的50名淑女,已可作为皇帝的妃嫔、选侍等对待了,毕竟皇帝也需要女人来传宗接代。

终选结果,还是由“司礼监”秉笔太监刘克敬来总理皇帝选婚之事,毕竟他是大内总管。当时,后宫则由住在慈宁宫的万历帝的刘昭妃(寿八十七岁)以“皇太妃”身份掌管“太后宝玺”,最后由天启皇帝钦定名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