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6章 公办民办(2/3)

仅教学卖力,而且刻苦钻研知识。西山县高中的教学质量快速上升,显然与他们的努力分不开。但是,转正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

开始时,人人比照条件,有了资格,才可以参加转正考试。考上后,还要在西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两年,颁发中等师范专业毕业凭。进修的这两年,记工龄,然后才能接受国家分配,与刚刚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一道,当上公办教师。所以,到毕业分配的时候,去教育主管部门参加分配会议的人员,爷是爷孙是孙的,年龄的差距很大。

不过,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个特殊群体,毕竟有家事所累,往往分配得离家里近一些,那些年轻人往往分配到县城或者乡镇工作。

王爱民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虽然很一般,但他也是个正儿八经的高中毕业生,是白草湾的乡村化人。回到白草湾后,不仅当上了赤脚医生,还当上了民办教师。因此,他一度很满足。因为当教师了,登门媒的人比其他年轻人多了几倍,择偶的余地大得多。

经过反复挑拣,他找了一个漂亮一点的老婆,也就是翠,早早地娶了过来。翠白天在地里干活是一把好手,到了晚上,在床上折腾,也是一把好手。往往吃罢晚饭,翠最烦王爱民备课改作业,早早地把灯强制性地吹了,要王爱民陪她睡觉,王爱民当然也乐意这么做。那几年,翠养得白白胖胖的,王爱民则弄得黄皮寡瘦。

是女人都脱不了闹分家的套套儿,一大家子在一起过,必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王爱民的女人常常抱怨,没有办法补贴自己出了大力的男人,总想分家过日子。况且王爱民还有活收入,在一起过,买油买盐,都要有工资的人掏腰包,肯定吃亏。

结婚不到两年,就闹分家。于是,这家就分开了。

老爷子王向上,分吧,分了吧,咱们家的人口也太多了。

这一次分家,不仅仅是王爱民他们独立了,老爷子一气之下把前王爱民的两个哥哥也分了出去。

两口子独立后,一连生了三个丫头片子,把王爱民的才气、志气都生没有了。

因为民办老师的收入低,种地比当民办教师强,翠叫他往东,他不敢往西,上班时到学校里糊弄一下学生,就得赶紧回到地里干活儿。久而久之,把原来上学时学到的东西几乎全部伴着汗水,输送给了大地。

到时兴考试转正的时候,王爱民的各种条件绰绰有余,就是在参加考试时,和那次他参加高考一样,卷子摊在桌上,“张飞穿针,大眼儿瞪眼儿”,卷子中的试题都认得他,他却不认得试题。成绩一公布,离录取分数线总差一大截子。

等基础好点的民办教师差不多都已经转正以后,国家处理民办教师的遗留问题,对这些年龄偏大、教龄很长的民办教师,比如教龄在10年以上的,可以免试转正,这显然是照顾性的。王爱民这才时来运转,吃上了商品粮。

当民办教师时,评职称的条件比公办教师宽松,已经是教高级职称的王爱民,当上了公办教师后,上级承认这个职称,第一个月就领到了厚厚的一沓子人民币,让王爱民激动得流下眼泪,回到家里,和老婆狠狠地撒了一次欢儿。

这个时候,白草湾学就王爱民一个公办老师,其他的不是民办就是代课,因此,王爱民又当上了白草湾学的校长。

翠当上了学的“第一夫人”后,非常骄傲和自豪,动不动就到学校里指手画脚,惹得老师们相当讨厌。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积极性怎么能够高涨起来?于是,放假就成了学校的家常便饭。甚至有的老师把学生领到地里,给自己薅草、摘棉花。

是和尚就得撞钟,是老师就得教学,吃着商品粮,领着工资,不上课实在不过去。可是这些老师,即使上课,也极不认真。有一次,乡教办室的领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